中医治疗痛经为什么会痛经

2020-8-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痛经不是病,

痛起来要人命

每当姨妈造访的时候

躺着痛!

趴着痛!!

蜷着身子痛!!!

撞墙痛!!!!

翻滚痛!!!!!

痛经是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抑或坠胀,抑或头痛头晕、乏力,或者是腹泻、呕吐、腰酸背痛等不适症状,疼痛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工作生活学习。

我国妇女原发性痛经发病率约为33.06%。有17%的人因痛经而旷课、旷工。

为什么你会痛经呢?

首先:先了解一下月经:它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并出血引起的,在脱落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叫前列腺素的物质,它会让子宫平滑肌收缩,帮助经血排出。(女生虽然没有前列腺但是也有前列腺素,这种听起来很man的东西万一分泌过多,子宫不协调收缩就会过于强烈,这样姨妈痛就来了,而且它在子宫兴风作浪的时候还可能惹毛附近的肠道,引起腹泻)

从中医角度讲,痛经女性的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为多见,重症患者尤以阳虚质最多。原因可能与其喜饮冷,喜食生的水果蔬菜,夏季过度使用空调,服装暴露,经期涉水等生活习惯相关。如果饮食不节或饮食偏嗜,好食冷饮,如冰汽水、冰激凌、冰镇啤酒等,直接损伤中焦脾阳,使脾胃阳气日渐衰退,日久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继而脏腑功能逐渐减弱,长此以往,便形成了阳虚型体质。

中医治疗痛经

痛经: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日需要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瘀止痛。

中医治疗痛经方法一:辩证施治,口服中药汤剂。关于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中医治疗痛经方法二: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理气血,疏通经血,缓解痛经症状

中医治疗痛经方法三:艾灸。通过艾叶温热刺激,调理身体机能,解痉活血,通络止痛。隔药脐灸,采取10天治疗一次,一次进行大约1-2小时,一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中医治疗痛经方法四:其他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热敷、中药泡脚、耳穴压豆等。

中医药治疗痛经,通过口服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迅速减轻疼痛,改善或缓解病情,并且毒性低、副作用少、疗效相对安全。

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开展项目:中药汤剂、针刺、艾灸(脐灸、督灸、温针灸、智能艾灸床灸)、拔罐、刮痧、乳腺疏通、穴位贴敷、耳穴压豆、放血疗法、穴位埋线、药茶、中药封包、中药熏洗、中药足浴包等。诊治范围:1.内科诸症: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疾病(便秘、腹泻)、颈肩腰腿痛、心悸、失眠、偏瘫、面瘫。2.乳腺:乳痈(哺乳期乳腺炎)、乳廦(乳腺增生)、乳核(乳腺纤维瘤)3.出血性月经病:月经不调(月经量多、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经前期漏红。4.闭经性月经病: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月经后期、月经量少。5.月经前后诸症:痛经、经行腹泻、经行乳房胀痛。6.生育期诸症:中医备孕调理(孕前调理月经周期、卵巢功能)、计划生育术后调理、妇科炎症(白带异常、慢性盆腔痛)。7.妊娠期诸症:妊娠恶阻(呕吐)、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腰酸腹痛、少量出血)。8.产后诸症:产后发热、产后便秘、产后少乳、积乳、产后身痛(月子病)。9.绝经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潮热、汗出异常(自汗、盗汗)、失眠、烦躁、疲劳乏力等症状。

作者:张玉孜

编辑:宫豪

审核:王艳华

责任编辑:郭爱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ehsy-b89.com/tjyw/845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