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注意,注意,有一种痛经叫子宫腺肌症

2021-6-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有一种痛经叫子宫腺肌症

“医生,我每次来大姨妈都痛的死去活来,每次大姨妈来就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本来吃一粒止痛药就能缓解,现在吃一盒都不管用,严重影响我生活了,怎么办?”

以上是来自一位子宫腺肌症患者的陈述。子宫本是孕育希望的场所,在有些孕龄女性此时却变成了痛苦的根源。

1.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这可能与各种宫腔操作手术增多有一定关系。约15%的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子宫肌瘤。本病的治疗可用药物干预,也可行手术治疗,但根治较难,只有患者绝经后子宫腺肌症方可逐渐自行缓解。故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

2.病因

子宫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共识是因为子宫缺乏黏膜下层,因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到子宫肌层,并伴以周围的肌层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而形成了病变。如:妊娠、刮宫术、人工流产手术及分娩可能是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内环境稳定性遭到破坏,基底层防御功能减退可能参与了发病。也可能与血管淋巴管播散、上皮化生、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有一定的关系。

3.临床表现

(1)痛经: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痛经初期服用止痛药物可以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痛经需要服用的止痛药物剂量明显增加,使患者无法耐受。

(2)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严重的患者可以导致贫血。

(3)生育能力低下:20%以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不孕,患者妊娠后可出现流产和死产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胎膜早破、早产、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等并发症。

(4)子宫增大:多为均匀性增大,呈球形,也可为突起不平,质硬。可合并子宫肌瘤和内异症。

4.诊断

根据症状、盆腔检查及以下的辅助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

(1)超声检查可较清晰的显示与子宫腺肌症病理变化相应的声像图特征,且便捷、价廉、易重复,因此成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式。

(2)MRI检查使用可量化和特定的诊断标准,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更高。

(3)血清CA水平多数可升高。

(4)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5.治疗

(1)期待疗法:用于无症状、无生育要求者。

(2)药物治疗:用法同内异症治疗。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者使用口服避孕药或LNG-IUS(曼月乐环);子宫增大明显或疼痛症状严重者,可应用GnRHa治疗3~6个月后,再使用口服避孕药或LNG-IUS。LNG-IUS治疗初期部分患者会出现淋漓出血、LNG-IUS下移甚至脱落等,需加强随诊。

(3)手术治疗: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以进行病灶切除或子宫楔形切除术,也可合并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术;无生育要求伴月经量增多者,可行子宫内膜去除术;痛经明显者可以考虑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已经完成生育,年龄较大或症状明显者应行子宫切除术,可根治本病。

(4)合并不孕的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GnRHa)或保守性手术加药物治疗后积极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分享近日我院手术一例巨大子宫腺肌症合并腺肌瘤患者,痛经18年,常规止痛及对症处理药物治疗均无缓解,因临床症状较重,院内专家会诊后决定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见盆腔广泛粘连,子宫增大如孕3+月大小,手术治疗后,该患者术后恢复状态极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ehsy-b89.com/tjyf/848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