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只能ldquo多喝热水rdqu

2021-8-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李杰(武汉市名老中医会诊中心主任)

中医对痛经的认识

中医关于痛经的记载很多,其中明代名医张景岳对痛经症状的描述比较具体:“凡妇人但遇经期则必作腹痛,或食则呕吐、肢体困倦,或兼寒热者,是必素稟气血不足。”

痛经在中医学上叫“经行腹痛”,认为它是由情绪、饮食起居的异常或者感受了外感疾病引起的,也与自身的体质、经期以及经期前后的身体状态有关,有虚证和实证之分。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是为实证(邪气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是为虚证(正气虚)。所谓“胞宫”一般是指子宫、卵巢;“冲任”是指冲脉和任脉,这两条经脉循行于胞宫,所以会影响月经的生成和调节。由此可知痛经的病位在胞宫和冲任,气血不荣或者气血不通,就表现出了痛症。

临床上痛经一般实证比较多见,虚证较少,也有虚实夹杂的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经期结束后胞宫、冲任的气血渐渐恢复,疼痛就自然停止了。但是病因不除,身体状况没有得到改善,那么下次月经来潮的时候,疼痛又会复发。

痛经的辨证用药

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以下5种类型,前三种是“不通而痛”的实证,后两种是“不荣而痛”的虚证。

01

气滞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行时小腹胀痛,按则更痛,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血瘀滞,经色紫暗有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感减弱,舌色发紫黯淡,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药: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成药推荐:加味逍遥丸、益母草颗粒、田七痛经胶囊、女金胶囊、定坤丹或妇科再造丸。

02

寒凝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按则更痛,得温(比如喝热水、贴暖宝宝等)疼痛会减弱;月经一般会推后,量少,经色黯有血块;面色青白,四肢冰冷,怕冷;舌色黯。舌苔发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成药推荐:少腹逐瘀胶囊、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定坤丹、妇科再造丸或艾附暖宫丸。

03

湿热瘀阻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有灼热感,或感到腰骶部疼痛,或平时小腹就有痛感,经前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暗红,经质黏稠或者夹有黏液;平常带下量多,颜色黄,质稠,有臭味;偶尔伴有低热起伏不定;小便黄,甚至发红;舌色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

中成药推荐:广西花红片或妇科千金片。

04

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疼痛,按压后感觉舒适,或小腹阴部有坠胀感;经量少,经色淡,经质稀薄;面无血色,头晕心悸,精神萎靡不振,乏力;舌色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中成药推荐:乌鸡白凤丸、妇科调经片、定坤丹或妇科再造丸。

05

肾气亏损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微微疼痛,伴有腰骶部酸痛;经量少,经色黯淡,经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色淡红,苔薄,脉沉细。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成药推荐:定坤丹或妇科再造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ehsy-b89.com/tjyw/848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