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对归芪三七口服液在妇科应用的认识

2021-7-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归芪三七口服液妇科应用

一、月经生理

月经生理:月经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月经是女性最显著的生理特点,月期初潮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已初具生殖功能。

月经生理

?  初潮后30--35年间一般每月行经一次。李时珍《本草纲目·妇人月水》中指出:“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

?  西医认为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建立是生殖功能成熟的主要标志。

月经生理

1、月经周期: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出血的第一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周期长短因人而异。“经贵乎如期”,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性,一般不应提前或推后一周以上。

月经生理

2、经期:即月经持续时间,正常经期为3-7天,多数为3-5天,第1天经量不多,第2、3天经量最多,第3天后减少,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

月经生理

4、月经的量、色、质:月经量的多少难以统计,一般以每月月经量约30-50毫升为适中,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低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月经颜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气味。

月经生理

5、经期表现:行经前或行经期间,可出现胸乳略胀,小腹略坠,腰微酸,情绪易波动,这是由于冲任气血充盛,气血变化较剧,子宫血流量增加,气机易于郁滞的结果,一般经来或经去自消,不作病论。

月经生理

此外,尚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一潮者,称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者为“避年”;还有终生不来月经而却能受孕者,称“暗经”等等,均是异常生理现象,若无不适,不影响生育,可不作病论。

月经生理

?  月经的正常与否,与五脏气血密切相关。因为心主血脉,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作用;肝藏血,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统摄血液,固摄胞宫的作用;肺主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肾藏精,主生殖,肾气盛,则月经按期来潮。

二、妇科常见病及归芪三七的应用

(一)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月经先期属于以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病,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者可发生崩漏,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病,可出现月经先期表现。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主要由气虚或血热引起。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均可出现月经先期。

气虚,可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属于归芪应用范围。

1、脾气虚:

症状:月经先期,或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月经先期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2、肾气虚:

症状: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月经先期

?  至于血热所致月经先期,症状表现为:月经先期,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伴有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脉数或滑数;或表现为月经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伴有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不建议使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二)、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一般需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若每次仅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者,均不属于月经后期。此外,青春期月经初潮后1年内,或绝经期,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他症状者,也不属于月经后期。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可表现为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

?  月经后期可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经迟,也可因血寒、气滞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而经迟。

?  1、肾虚:

?  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清稀,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注意与月经先期肾气虚表现基本一致)。

?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月经后期

?  2、血虚:

?  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伴有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

?  3、虚寒:

?  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膝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脉沉迟或细弱。

?  治法:扶阳袪寒调经。

月经后期

?  至于实寒及气滞导致的月经后期,症状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紧;或月经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或烦燥,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不建议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  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本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可连续两三个周期提前又出现一次延后,或两三个周期延后,又见一次提前,或提前延后错杂更迭不定。如仅提前错后三五天,不属于“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先后不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常可因错乱之甚,发展为崩漏。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出现月经先后不定期的表现。

月经先后不定期

?  月经先后不定期多因肝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无常而引起,临床上以肾虚或肝郁引起者多为常见

?  肾虚:

?  症状: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色淡黯,质清稀,伴腰胝部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  治法:补肾调经

月经先后不定期

?  至于单纯肝郁引起的月经先后不定期,症状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食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不建议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四)、月经过多

?  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大于80毫升),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月经过多,可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并发,尤其多与月经先期并发。西医诊断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都可有月经过多的表现。

?  月经过多可因气虚、血瘀、血热导致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引起。

月经过多

?  1、气虚:

?  症状: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  2、血瘀:

?  症状:月经量多,色紫黯,有血块,伴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月经过多

?  至于血热所致月经过多,表现为月经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不建议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五)、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低于20毫升),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称为“月经过少”。月经过少一般周期尚正常,但有时也可与周期异常并见,如先期伴量少,后期伴量少,后期伴量少往往为闭经的前期症状。西医诊断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等可有月经过少的表现。

月经过少

?  月经过少,可因虚导致,也可因实导致。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临床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  1、肾虚:

?  症状: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淡,质清稀,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足跟痛,或小腹冷痛,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月经过少

?  2、血虚:

?  症状:经来血量渐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清稀,伴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  治法:养血益气调经。

?  3、血瘀:

?  症状:经行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  治法:活血瘀调经。

月经过少

?  至于痰湿所至表现为:经行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者,不建议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六)、经期延长

?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一般不会超过14天,超过14天则要与崩漏进行鉴别),称为“经期延长”。西医诊断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可表现有经期延长。

?  经期延长可因气虚,冲任失约;或血瘀,瘀阻冲任;或血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等而引起。

经期延长

?  1、气虚:

?  症状: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缓弱。

?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  2、血瘀:

?  症状:经期延长,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  治法:活血袪瘀止血。

经期延长

?  至于血热引起,表现为经期延长,量少,色鲜红,咽干口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或经期延长,量少,色黯如败酱,质粘腻,带下量多,色赤白或黄,下腹热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不建议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七)、崩漏

?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然不同,但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其病因病理也基本相同,故概称为崩漏。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后到绝经的任何年龄,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崩漏

?  崩漏的发生,同样可因虚证引起,也可因实证引起。虚证,或因脾虚,血失统摄,甚至虚而下陷,冲任不固,经血失制,发生崩漏;或因肾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经血失制,发生崩漏。实证,或因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而妄行,发生崩漏;或因血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生崩漏。

崩漏

?  1、脾虚:

?  症状:崩漏,血色淡,质清稀,面色?白或萎黄,神疲气短,小腹空坠,或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  2、肾虚(肾气虚,肾阳虚):

?  症状:崩漏,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黯,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或沉细无力。

?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崩漏

?  至于血瘀、血热、肾阴虚所引起的崩漏,症见:崩漏,经色黯有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涩;或崩漏,经色鲜红或深红,面红,烦热失眠,咽干口燥,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滑数;或崩漏,经色鲜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不建议使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八)、闭经

?  女子超过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对于先天性生殖器官缺陷闭经,生理性闭经(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不在讨论范围。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疾病。

闭经

?  闭经可以因气血虚弱,冲任不充,血海空虚,无血可下而闭经;也可因肾气亏虚,精血匮乏,冲任失养,血海不足而闭经;还可因气滞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得下,血海不足而闭经;另外阴虚血燥,痰湿阻滞等也可导致闭经。

闭经

?  1、气血虚弱:

?  症状:月经周期延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不行。神疲倦怠,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

?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  2、肾气亏虚:

?  症状:闭经,体质虚弱,全身发育欠佳,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  治法:补肾益气调经。

闭经

?  3、气滞血瘀:

?  症状:闭经,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小腹胀痛拒按,烦燥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  治法:理气活血,袪瘀通经。

?  至于阴虚血燥症见:闭经,伴五心烦热,颧红唇干,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者;或痰湿阻滞症见:闭经,伴形体肥胖,胸闷呕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带下量多,色白粘腻,舌淡边有齿痕,苔腻,脉滑者。不建议使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九)、痛经

?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胝,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痛经分为原发性(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和继发性(因生殖器官病变引起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继发性痛性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痛经

?  中医讲疼痛时,常说二句话,一是“不通则痛”,二是“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指因瘀阻瘀滞引起的疼痛,多为实证;不荣则痛,则是指气血不足,亏损失养而引起的疼痛,多为虚证。痛经也分虚、实。痛经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是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的特殊生理状态有关。未行经期间,由于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冲任、子宫气血瘀滞或不足,故平时不发生疼痛。

痛经

?  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由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不通或不荣而痛。经净后子宫、冲任气血渐复而疼痛自止。但若病因未除,机体状况未获改善,则下次月经来潮,疼痛又复发。

痛经

?  1、气血虚弱:

?  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疼痛,喜按或喜温,或有小腹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白或萎黄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  2、肾气亏虚:

?  症状:经期或经后1-3天内小腹隐痛,伴腰胝部酸痕,经色黯淡,量少质清稀,头晕耳鸣,面色晦黯,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痛经

?  3、气滞血瘀:

?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疼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适,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  4、寒凝血瘀:

?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质黯,苔白,脉沉紧。

?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痛经

?  至于湿热瘀阻所至痛经,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边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经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粘液,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味,或伴有低热,小便黄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者,不建议用归芪三七口服液。

(十)、经行身痛

?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证者,称“经行身痛”。经行身痛,或因气血虚弱,经行时阴血下注,气随血泄,肢体百骸缺乏血液灌溉充养,不荣而痛。或因寒凝血瘀,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痛。

?  1、气血虚弱:

?  症状:经行时肢体疼痛麻木,肢软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萎黄无华,舌淡红,苔白,脉细弱。

?  治法: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经行身痛

?  2、寒凝血瘀:

?  症状:经行时腰膝、肢体、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加剧,月经推迟,经量少,色黯,或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紧。

?  治法:活血能瘀,散寒止痛。

十一、不孕症

?  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从未妊娠者古称“全不产”,西医称原发性不孕;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古称“断绪”,西医称继发性不孕。夫妇一方有先天或后天生殖器官的缺陷,无法纠正而不能妊娠者,称绝对性不孕;夫妇一方因某些因素阻碍受孕,一旦纠正仍能有受孕者,称相对性不孕,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相对性不孕。

不孕症

?  不孕症是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ehsy-b89.com/tjyw/848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