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治痛经,一副就轻松
2020-1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经前或经期的前几天,常呈痉挛性疼痛,有阳虚表现.病机特点是寒伏天癸,血遏寒而凝,血瘀不通而痛。
中医文献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病名,根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当属中医痛经、月经异常、不孕及癥瘕范畴。中医文献中有些症状的描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颇为相似。
中医认为,由于经产留瘀、素性抑郁、素体肾虚、感受寒邪等原因,会导致妇女离经之血蓄积腹中,从而出现痛经、癥瘕、月经异常和不孕。依据西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病症变化的认识,异位的内膜乃中医的离经之血,停留于子宫腔内层以外的部位,留结为瘀,瘀血停积日久而形成癥瘕,故其主要病机是瘀血内停,阻滞胞宫、胞脉、冲任以及此外的脉络,气血运行失畅,不通则痛,冲任失调可导致月经紊乱、不孕等。瘀血阻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贯穿始终的基本病机。阳气不足,寒凝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病机。
我在北京中医医院期间,跟随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刘雁峰教授学习,每遇到痛经的病人,老师都会以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葫芦巴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几乎所有病人用药后都反应疗效显著。
治疗痛经的最佳时期
月经来之前5天是治疗痛经的最佳时期。吃7-10付药。也就是吃到月经的第三天或者第五天,这是根据痛经的天数而来的,多数人是月经的首日而第二日痛,也有痛经到整个经期结束的。
每到月经快来的时候就是要服药的时候。只经期服药,这样连续治疗3个周期,多数病人能彻底摆脱痛经的烦恼。服药不见效的是比较罕见的。
为什么效果会这么好呢?
此方出身名门,组方严谨,具有温阳散寒、祛瘀通脉、行气止痛的作用。其中:葫芦巴温肾、祛寒、止痛,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川楝子行气止痛,巴戟天补肾壮阳、祛寒止痛,木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完全符合妇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最主要的是此方是经过肖承悰教授,刘雁峰教授应用几十年,精挑细选,通过几万人应用而疗效稳定的经验。
我的治疗病例
韩某,女,23岁。-6-10诊,
患者自14岁月经来潮即痛经,半年前经期受凉后,痛经持续加重,末次月经5-20日,经量可,色暗,有血块,痛经3天,冷痛剧烈,经暖水袋温暖后缓解。现月经将至,心生恐惧。平日体健,月经周期正常30天。纳可寐可二便调。查B超内膜0.8CM,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痛经寒凝血瘀
葫芦巴15巴戟天15小茴香6肉桂6
元胡15郁金15蒲黄10五灵脂10
当归15丹参20香附15鸡血藤20
乌药15
10付,水煎服。6-22日复诊
患者经1次服药后痛经减轻,仅轻微疼痛1天。再服药后无痛经感觉,第三次服药后量适中,血色红,无痛经。
随访半年无复发。
虽然痛经有虚实之分,但临床所见几乎均为寒凝血瘀的,即使有极少数不荣则痛的,也兼有寒凝血瘀。所以近些年来每遇痛经,用胡芦巴丸,随证稍做加减,几乎均有疗效,有少数难治性痛经,多治疗几个月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有痛经的美女们,月经快来的时候快服几天中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