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症状及调理
2018-1-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痛经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每次月经期都会发作。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后一种情况叫做膜样痛经。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也能引起小肚子痛。
2、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多是由疾病造成。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也能引起痛经。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一般施灸
灸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将一只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只手的虎口边缘,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也可以自然半握拳,在第2掌骨中点处取穴,轻压有微痛感。
功效:镇静安神,通络活血,调气镇痛。
灸三阴交
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在小腿内侧,从突起的骨踝向上量约4横指处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
功效:调理气血。
灸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功效:培肾固本,调气回阳。
灸中极穴
位置:中极穴位于神阙穴(肚脐)正下方4寸(6横指宽)处。
功效: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太冲穴
辩证加灸
症状:经行不畅,经血紫暗,经净疼痛消失。
加灸太冲穴
位置: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功效:活血通络。
灸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处。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解郁。
症状:隐隐作痛,喜揉按,经色淡,量薄,经期深色疲乏无力,腰部有酸胀感。
加灸肾俞穴
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左右腰骨最高点连线与脊椎中线的交点附近为第4腰椎,向上数到第2腰椎下方的凹陷处,再向左右两侧各旁开2横指宽处就是肾俞穴。
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加灸太溪穴
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突出部位正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取穴时,平放足底,沿脚踝骨突出部位向后摸凹陷处即是。
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加灸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
功效:滋长气血,补肾益气。
症状:小腹绞痛并有冷感,得温痛减,痛连腰背,行而不畅。
加灸地机穴
位置:地机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左右腿各有一穴。
功效:调气血,疏通经络。
了解更多全球顶级皮肤保养,顶级抗衰管理,请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