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员经典培训教材痛经的中西医治疗
2021-3-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5379.html
作者:阮凤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严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多呈阵发性绞痛,剧烈时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
分类及诊断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约90%的痛经为原发性痛经,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是指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两者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引起。
原发性痛经以青春期女性为主,常发生在初潮后的6~12个月;而继发性痛经则以育龄期女性为主。
有很多妇科疾病都可能导致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炎性疾病、宫腔粘连等,所以对于继发性痛经患者,不能仅给予对症治疗,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来改善痛经症状。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主要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痛为要点,且妇科检查及腹部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即可确诊。本病的诊断较为容易,但要注意与其他以腹痛和阴道出血为表现的妇科疾病相鉴别,如异位妊娠、流产、黄体破裂等(见下表)。
另外正值经期发作的阑尾炎和痛经也容易混淆,一定要注意鉴别。阑尾炎的疼痛特点是转移性的下腹部疼痛,腹部检查有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中西医治疗手段西医治疗痛经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氟芬那酸等镇痛药,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PG)生成、防止子宫收缩和痉挛过强来缓解疼痛。另外还可服用短效避孕药,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排卵和子宫内膜生长,减少月经血中的PG来缓解疼痛。但是长期服用镇痛药对人体不利,且中国女性也不容易接受经常服用避孕药,所以西医治疗痛经的手段较为局限。
大部分痛经患者更倾向通过中医来治疗痛经。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归属于中医妇科痛症范畴。
中医辩证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辩证才能正确治疗,所以在问诊中一定要搞清楚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这对辨清痛经的寒、热、虚、实非常重要。
1.根据痛经的发生时间辨虚实:若疼痛发生在经前或经初者多为实证;若疼痛发生在经后或月经将净时多属虚证。
2.根据痛经的部位辨病位:疼痛在少腹者病多在肝,属气滞;疼痛在小腹正中且血下而痛减者,多为胞宫瘀阻;若疼痛及腰骶者病多在肾。
3.根据痛经的性质和程度辨寒热虚实:若为绞痛、灼痛、刺痛、胀痛,且疼痛拒按者多为实证;若为隐痛、坠痛,且喜揉喜按者多为虚证;若冷痛且得热痛减者多为寒证;若灼痛且得热痛增者多为热证;若痛甚于胀且持续作痛者多为血瘀;若胀甚于痛且时痛时止者多为气滞。
可以根据以上痛经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再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变化和全身症候、舌象、脉象来辨别痛经属于何种证型。痛经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这五种证型(见下表)。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痛经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以调理气血为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中医治病的一大原则,故治疗痛经可以分为以下两步。
一、经期应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解疼痛。
经期疼痛急症可以采用针灸、穴位贴敷、中成药及痛经贴来止痛。治疗痛经急症的中成药有田七痛经胶囊、延胡止痛滴丸等;目前市面上的痛经贴将热疗、药疗、远红外三者合一,作用于女性气海穴(脐下),具有温经散寒,暖宫止痛的功效。
二、平时则应辨证求因而治本。
1.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选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2.寒凝胞中证: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或扶阳暖宫、温经散寒,方选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证:治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选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治以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选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5.肝肾亏损证:治以补肾益精、养肝止痛,方选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中药汤剂加减灵活,运用广泛,但是熬制麻烦、不便于携带,大部分患者更倾向于中成药,目前市面治疗痛经的中成药较多,如适用于瘀血阻滞证的丹莪妇康煎膏、桂枝茯苓丸、调经活血片、调经至宝丹等;适用于寒凝血瘀证的月月舒颗粒、艾附暖宫丸、痛经丸等;适用于湿热瘀阻证的妇科千金片、花红片、康妇炎胶囊等;适用于气血虚弱证的当归丸、人参养荣丸、定坤丹、八珍益母丸等;适用于肝肾亏损证的乌鸡白凤丸、妇科再造丸等(见下表)。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