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痛苦终于被科学证实,中医治痛经了解
2021-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图像 http://m.39.net/pf/a_5208491.html中医治疗痛经了解一下虽然痛经中西医都可以进行治疗,西医对治疗更注重快速有效,而中医治疗是通过内服中药来慢慢调理改善痛经状况,从而达到根治的疗效。痛经的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见的分型有以下5种。
1
肾气亏损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肾气,肾虚则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血泄,胞脉愈虚,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2
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虚血少,经行血泄,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3
气滞血瘀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4
寒凝血瘀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5
湿热蕴结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中医主张辨证论治,每个人的痛经分型不同、体质不同,组方也不尽相同,建议找专业中医师定制调理方案,在此小编也不赘述。下面小编介绍一些日常操作简便的缓解痛经方法供参考!
食疗治痛经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具有通经、止痛、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益母草香附汤
益母草、香附各克,鸡肉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
益母草
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针灸治痛经针灸治痛经非常适合症状严重的痛经患者。针灸治痛经的技术已经成功地治疗了很多痛经的重症女性。它能够疏通经脉,赶走身体的寒气,让血液保持通畅,从而不再痛经。但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施针!
穴位按摩大姨妈来时,可适当按压三阴交、太冲穴这两个有利于活血行气的穴位。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3寸的位置;太冲穴则位于足部的背侧,大脚指与第二个脚趾的中间。出现痛经或小腹疼痛时,按摩此两穴可有助缓解症状。
放松心情保持轻松好心情。经期前后或期间,身体很累,这时稍微有些不顺,就会情绪暴躁,有想吵架的冲动。如果本来就有点痛经再加上情绪的波动,则会加重痛经。
此时,可以听听音乐来缓解紧张感,看看书、写写字让心情安静下来。另外不管工作多忙碌,都要适时地运动一下,特别是长期坐在电脑旁的人,更应该站起来活动活动,舒展下筋骨,使气血畅通。
痛经足浴方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5天。
《生经》云:“虽睹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愿天下所有女性皆身心康健、青春永驻、笑口常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