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2020-6-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部分患者可伴有腰酸,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昏厥。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经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婚后、产后多能自愈,而继发性痛经多继发于盆腔器质性病变。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6.8%~81%,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疼痛阈值差异及临床上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使得人们对确切的发病率难以评估。

典型表现

1、原发性痛经

在青少年期常见,多为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以行经第一天疼痛最剧烈,持续2~3天后会缓解。疼痛呈痉挛性(即一阵一阵的抽痛),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

2、继发性痛经

患者多有盆腔器质性病变,常在行经后数年发生痛经。疼痛开始于月经来潮前,经期前半期最为严重,此后减轻,直到结束。可伴有下腹坠胀、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腰酸、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面色发白、四肢冰冷、晕厥等。

症状起因

1、原发性痛经

(1)精神因素:一般认为精神因素(如恐惧、忧郁、情绪不稳)在原发性痛经中占重要地位。

(2)体质因素:如身体虚弱,疼痛阈值降低,对内在及外在刺激过度敏感。

(3)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月经期子宫内膜呈大片脱落,从宫口排出时遇到阻力,而排出不畅,致使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膜样物排出后,痛经消失。

2、继发性痛经

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先天性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中隔子宫等)、阴道横隔、子宫肌瘤、宫颈粘连及宫颈狭窄、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及宫内节育器等。

常见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阴道横隔、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

门诊指征

1、每次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均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

2、痛经逐渐加重,且痛经可能持续整个经期甚至更长时间。

3、痛经影响日常工作,甚至止痛药不能缓解。

4、痛经合并不孕。

5、痛经伴月经紊乱等。

6、月经初潮即出现痛经,有周期性下腹痛、不孕、反复流产、早产及胎位异常史,要排查提示生殖道畸形的可能。

7、宫内安置节育器的妇女,反复下腹部或腰骶部不适,明显痛经,须及时检查节育器是否放置得当。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于妇产科等门诊就医咨询。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心理治疗:患者需要了解关于月经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消除紧张、焦虑可缓解疼痛。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适度的锻炼、戒烟等对缓解疼痛也有帮助。

2、药物治疗

(1)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NSAIDs):适用于不要求避孕或对口服避孕药效果不好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常用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芬那酸、萘普生等。除了减轻疼痛外,还能减轻恶心、呕吐、头疼等相关症状。但胃肠道溃疡、阿司匹林或相似药品过敏者忌用。

(2)避孕药:对有避孕要求或对NSAIDs无反应者可作为首选药物,但是会产生头痛、乳房疼痛、疲倦、影响情绪等副作用。

(3)激素类药物:雌激素常用于子宫发育不良的患者,如口服妊马雌酮、17β-雌二醇;孕激素可抑制子宫收缩,如肌内注射黄体酮或口服甲羟孕酮;雌激素、孕激素复合物多用于治疗顽固性痛经。

(4)解痉药:痛经发作时可用阿托品、颠茄合剂等解痉药物对症治疗。

3、手术治疗

(1)子宫神经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原发性痛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患者。

(2)宫颈扩张术:用于宫颈狭窄引起的继发性痛经者。

(3)病灶切除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引起的继发病痛经,如果患者年轻且有生育要求,可行病灶切除术。

(4)子宫切除术:对于病情较顽固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痛经患者,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可采取子宫切除术。

4、其他

(1)经皮电神经刺激: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副作用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

(2)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主要用于子宫腺肌病所引起的痛经且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ehsy-b89.com/tjys/845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